星期日, 1月 20, 2008

餃子(一)小時候的

奶奶手藝很好,小時候帶便當,同學常羨慕我的菜色豐富,雞腿、滷肉、豬腳、炒高麗菜、炒豆芽菜,一些家常菜透過奶奶的手藝,口味就是不同,甚至小時候的我總不想吃外食,因為根本吃不習慣。

其中,水餃是最費功,我也最喜歡吃的一道。

那時我每次遇到餃子,總會放慢速度,吃得極慢。奶奶就笑著問:「怎麼?不好吃嗎?怎麼吃這麼慢?」我都吃吃地笑說是因為太好吃,才吃得慢,怕吃得快就吃完了,奶奶聽了總是多夾了兩個她的給我,問她吃什麼,她總笑著搖搖頭說吃不完。

奶奶的餃子用豬肉做餡,配上奶奶不知從哪買的手工水餃皮,包好以後像是一個中年男子攤在沙發上向前彎身那樣坐著,肚子渾圓而大,而不像是一般水餃是躺著的,它像是個金元寶,穩穩地坐在水餃盤裡。因為皮薄餡多,奶奶的餃子下水煮時要煮滾三次,吃起來一點都不鬆散或是過薄──皮是有嚼勁而薄的。

而餡分成兩種口味:韭菜的口味較重,偶而還會攙入一些豆干之類的材料,全都剁得極碎(豬肉則沒剁得這樣碎),如此,使韭菜香味在口中散發,而韭菜也不塞牙縫或搶了豬肉的口感;高麗菜的口味則淡了許多,奶奶總是用很新鮮的高麗菜包水餃,吃起來不會讓整個餃子變得湯湯水水,像是從裡頭把餃子給泡爛一樣,反而帶著高麗菜的淡淡清香,當然湯汁還是有的,但湯汁原該是類似油的,在烹煮時肉和香油的結合而滲出,而不是冷凍水餃裡那似水非水。那該是因為高麗菜切得久了而流出的水。

奶奶的水餃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從不沾醬油。偶而我和弟弟會沾些類似tabasco的辣醬,但總是不沾醬油的。我沒細問過奶奶,但這水餃本身顯然是已經調味過的,雖然餡滿滿的一大盆,但奶奶總能讓每一分餡都口味調得恰到好處,自然是不用醬油了。

為此,我第一次在外頭吃水餃時,看大家把水餃裹滿醬油感到不解,直到拿了一顆放入嘴裡才發現口味竟差如此之多,簡直不敢相信這淡而無味的東西也是水餃,更別談它豐富的麵粉味了。

小時候,我甚至因為口味太過不同而不敢吃不是奶奶包的餃子,爸爸總笑我嘴太叼,奶奶要是出門去玩我就要餓死了,但我還是這樣堅持。孩子,往往比一個大人更懂得什麼叫堅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