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9月 12, 2011

賽德克巴萊 - 太陽旗 (一點點雷)

看魏導,海角七號固然題材運用得當,但,這就是一種煽動人民情緒的電影,同樣走不出深度,就好比如果你追初戀情人的情節或是你上課的教室或是你去過的廣場被拿來拍電影,你看了有fu,但即使有很好的涵意,相信也被埋在重口味先驗裡了,一點不剩。註:先驗就是「先前的經驗」,往往影響觀者對電影的看法。

所以,聽一些朋友說賽德克巴萊有點悶時,我有點訝異,非得搶在分享文還沒多如牛毛的時候看,果然,這是一部票房和藝術性兼具的好電影。

莫那從年輕就是英雄,但是,卻不是一般電影裡的完美英雄,在部落分裂的背景裡,他也同樣仇視他族,讓日本人有可趁之機,直到他了解「沒有文化不可恥,可恥的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劇情才慢慢拉開反抗的因子。瀑布的對話,也拉出原住民線的主調。

再來談談獵場,故事裡最重要的隱喻。

人生的獵場是有限的,所以在不文明的時候,我們選擇侵占別人的獵場,但是當文明降臨,卻再也沒有我們能自由奔跑的獵場了,轉而,我們告訴自己:心中還有一個豐盈美好的獵場。

但是,這依然不夠。我們一開始以為只是人生的獵場被占據了,但,有的人會發現(沒錯,有的人終身無感),當我們選擇屈膝,心中的那塊獵場就會荒蕪,而且,是我們一手造成。

心理學上,它叫做「自我實現」,當我們已經對一件事有成見後,我們的心裡便會自圓其說,舉例來說,夢想如果是開間小店,我們可以先當學徒,但,錢賺得太慢,所以有一些人便先去當上班族,久了,他們會忘記小店的夢想,厭惡有人提起,或是直接大刺刺抱怨起薪水不夠,開不了店;而當了學徒的,做了店長,有一點小本,可能會過得舒適,竟分不清自己的店和當廚師的差異,久了,一樣是怨東怨西。

但,我們其實一直都有機會當個賽德克巴萊,在一個大霧迷漫的日子,我們可以揭竿起義,人生也許不能保證順遂(開店大多數撐不到半年),但是沒有人能阻止你愛護自己心中的獵場!

不過,人是這樣的,有的人應該要當日本人、有的人應該當漢人,只有極少數的人是賽德克巴萊(當然,有一些人根本就搞錯自己的身份)。而在賽德克巴萊裡,只要有心,有誰拿著自己的心,會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呢?而觸及靈魂的題材,不就是最最最強的先驗嗎?

有一小段,還談了資本社會的問題,我很喜歡:「郵局、教育所、商店不是很好嗎?」『這些東西沒有讓族人過得更好,只讓他們更了解自己有多貧窮』回歸我們對物質生活的欲求,某種程度上,不也是如此可笑?透過教育,我們努力澎脹自己的欲望,再強化自己的能力,其中差異,大約持續落在「欲望超前能力兩步」的距離,就像,狗兒前頭掛著的肉,不是嗎?(也許有些人覺得這是人性,但是眼看原住民的樂天知命,顯然這不是必然關係)

引用類似的小故事:http://tw.myblog.yahoo.com/jw!6KVcwXiRGBbIu11f2ti1yg--/article?mid=978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