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5月 13, 2007

階段性的語言習性

「你接下來有什麼打算?」這個話題已經持續發酵好一陣子,特別是遇到同年的朋友,這個問題更像是蹲馬桶的姿勢一樣,已經從習慣成為生活的一部份,即使已經問過,有時候回答的人也忘了自己回答過而再講一次,兩個人就帶著尷尬又奇妙的心情繼續下一個話題。

還記得高三的日子,每天讀書的結果是遇到誰都想討論功課,甚至想和文組的朋抱怨沉澱表的難背,如果遇到同樣理工背景,更不能放過地追問寫到哪一年的考古題,又寫的結果怎樣,等到兩人情緒同樣沸騰以後,就是時候同聲大罵教育體制的落伍,為高三苦悶的日子沁入一道冰涼,把自己看做一位苦主,為了當局不當的升學制度而白白浪費許多青春光陰。

至於考完指考討論大學、升上大學討論學校就更不用說了,每個小小階段都有自己專屬的話題色彩,自然而然地就想起、討論,提出的結論則像HBO不斷重播的電影一樣,不停反覆提出再定案。但這些習性也透露了人們的思考,因為心中有疑問或是有話不吐不快,即使畢業後的打算都寫在日記裡了,還是得不停地再談、再討論,因為心中還是默默擔心有更好的選擇,或是擔心現在的選擇不夠好。所以越大的困難,這巨大的話題就越是堅固而牢不可破。

所以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人們那開口畢口都談著的話題不小心透露的很多事,有些人甚至自知卻依然忍不住洩漏了恐懼,即使肅查自己的言論,還是不禁心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