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月 10, 2007

蒙著薄紗的國度

伊朗現場:陰霾下的燦爛

BBC中文網記者 沈平

伊朗核問題談判桌的上空陰雲滿布,可是這個波斯古國的天空卻是陽光燦爛,我早前穿梭在伊朗不同城市大街小巷時,感受到的卻是一片寧靜祥和。

伊朗首都德黑蘭

美國總統布什在2002年的國情咨文中,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鮮稱為“邪惡軸心”,再加上媒體報道的選擇性,久而久之,伊朗給外人一種神秘甚至畏懼感。

很多人都對伊朗有著些誤解:伊朗的穆斯林婦女是不需要朦臉的。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伊朗屬於中東國家,從宗教上來說,伊朗是穆斯林國家,但伊朗不是阿拉伯國家,因為伊朗的主要民族是波斯人。

出發前,幾乎每個朋友都憂心忡忡地叮囑我"安全至上,小心保重"

我托朋友詢問一位伊朗外交官當地的情況,他說:"伊朗很安全!!"我聽罷還有點半信半疑,懷疑他在打官腔。

可是當我踏上這個“邪惡軸心”的土地後,發現實際情況跟媒體報道的相差很遠,我伊朗遇到的所有西方和日本遊客,都跟我有著類似的體會。

熱情友善

自問平常算是樂於助人的我,可是跟伊朗人比起來,實在是自愧不如。

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當我向停在路旁車內的青年問路時,他們二話不說免費載我們去。在Yazd時我要去距離市中心5公里的拜火教(祆教)天葬台,三個小伙子竟然開車帶我們去,陪我在景點轉一圈,再送我們回去。

每當我拿著地圖困惑地東張西望時,總會有伊朗人主動上前提供各種幫助,為我帶路、跟出租車司機講價錢。

有兩回坐的士到達目的地後司機起先竟然不肯收錢,我當時還納悶:“不是已經談好價錢了嗎,難道嫌不夠?”司機在我再三堅持下總算收了,還由衷地道謝。

後來才瞭解到伊朗人交往時有"謙讓"的傳統,給他東西總要來回推三次才肯收下,只是沒想到連一賺錢為目的的人竟然也有這種美德,實在讓我感動。

在新聞報道中,伊朗什葉派穆斯林通常給人留下負面的印象,政治漫畫每當提到伊朗,總是一個裹著黑頭巾、留著大鬍子面目猙獰的教士,看了叫人有點心寒。

可是我這次在伊朗的清真寺感受到的卻是祥和,當我在清真寺門口好奇張望時,裡面的信徒微笑著請我進去參觀﹔在街頭與教士擦肩而過時,我們都會點頭互相問候。

朋友敵人

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曾經揚言要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兩國當前的關係可以說是水火不容。

其實在伊朗1979年革命之前,伊朗與以色列和美國曾經是盟友,只是當霍梅尼於1979年上台後建立伊斯蘭政權,對以色列奉行強硬政策,雙方的關係隨之由盟友變成仇敵。

如果把時間推回到2500年前,那時的波斯甚至有恩於猶太人。

波斯帝國的始創者居魯士大帝在公元前539年攻陷巴比倫,他不但下令釋放被流放到巴比倫的猶太人(即"巴比倫之囚")回到巴勒斯坦,並且讓他們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這一事跡被記錄在舊約《聖經》中。

美國與伊朗當前的關係雖不至於劍拔弩張,但是關於華盛頓早已制定了攻打伊朗計劃的傳聞不絕於耳。

我這次在伊朗期間總會問當地人對美國的觀感,很多民眾都說:“我們恨的只是美國政府,美國人民跟我們一樣都是無辜的。”然而我接下來卻親身經歷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在伊斯法罕一天內連續兩次當我在街上跟一些伊朗青年聊天時,沒想我穿的一件紅色T-恤竟會令本來和洽的氣氛突然僵硬起來---這件美國牌子T-恤的胸前印了一面很小的美國國旗,我以前從來沒有怎麼在意,可是眼尖的伊朗人卻一眼看了出來。

那些青年馬上帶著一點憤怒的腔調追問:“你是美國人嗎?你為什麼穿這件衣服?”嚇得我連忙解釋。

中國遊客

伊朗古都伊斯法罕一位旅遊官員對我說,自從9/11襲擊後,到伊朗旅遊的英美遊客就銳減,而美國入侵伊拉克以來,西方遊客更是難得一見。而我和另外兩個香港朋友無論走到那裡都吸引了無數好奇的目光。

漫步街頭,不斷有人上前跟我們打招呼問道:“Japan?”,當我們回答說"China"時,他們馬上會笑著說:“Bruce Lee(李小龍), Jet Li(李連傑),Jacky Chan(成龍)”。事實上,在伊朗隨處都可以找到這些武打明星的VCD

伊朗到處都是廉價的中國貨,從服裝到生活日用品,無處不在。

德黑蘭商人

由於伊朗與中國一直保持著有好多關係,伊朗人見到我們這些中國遊客,也特別熱情友善。

在德黑蘭一家國有銀行,我們成為了該分行有史以來首批來換錢的中國人,離開前經理和職員提出與我們幾個“老外”合影留念。

在德黑蘭大市場賣波斯地毯的商人對我說:“伊朗現在到處都是廉價的中國貨,從服裝到生活日用品,無處不在。”

我打趣說,起碼波斯地毯不是Made in China的,他馬上叫道:“千萬不要,否則我們就慘了!”他身旁的搭檔插嘴道:“現在已經有中國製造的仿波斯地毯了。”

百萬富翁

伊朗的貨幣單位是RialToman,一美金可以兌換9000Rial,我們拿出600美元就換到550Rial,而伊朗最大面額的紙幣也只有2Rial,以至於當銀行經理把一沓沓巨款交到我手中時,還關切地問道:“你拿得下那麼多嗎?”

伊朗的物價出奇的低廉,比中國還便宜很多,我換的300美元到第10天離開伊朗時還沒用完。

德黑蘭地鐵兩站路的單程票不用5美分﹔公車單程2美分起﹔中部城市Yazd到德黑蘭8個小時車程的頭等臥鋪火車票竟然只需4美元,這在倫敦還不夠買一張地鐵票。

這些公共服務肯定得到國家補貼,不過其他消費品、如食物、工藝品等也都很便宜。

我們三個人在一家中世紀公共浴室改建成的餐廳吃一頓晚飯,還有樂隊現場演奏民族音樂,結賬時總共也才22美元。

不過伊朗的貧富差距也相當嚴重,一名公車司機月薪大約300美金,大學教授一千多到兩千以上,而懂得經營的商人的收入就更加難以估計。

如果看過伊朗電影《小鞋子》的話,就會瞭解到,在德黑蘭南部窮人一家幾口擠在一個房間,而在北部的富人區則都是花園洋房。

眼見為實

在我迄今去過的20多個國家當中,伊朗給我最大的驚喜:兩千多年的波斯歷史古跡﹔巧奪天工的伊斯蘭建築﹔熱情友善的伊朗民眾,還有純樸的民風﹔低廉的消費。

回到倫敦希思羅機場,入境官員聽說我從伊朗回來,瞪大眼睛問我為什麼選擇伊朗,我打趣說:“再不去就太晚了!”

經過我的”教育“,他終於同意,從媒體上瞭解的事情不能盡信,最好是眼見為實。

My comment:

這篇來自BBC的文章,看起來不像記者寫的,反而像是投稿,就像在一個寒冷而帶著小雨的冬夜,一群小朋友到村子裡傳說中的“鬼屋”探險,一名和靄的太太卻搭上落單的孩子,問他們冷不冷、要不要吃點心?

如果有那一天,我也想踏上這個神秘的地方吶。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你要去伊朗喔...我超想去的耶...我上次跟拳協去印度的時候認識一些伊朗人...他們很親切也很好客...但是去一次快要十萬...我付不起....

going! 提到...

哈 我是想以後啦
我覺得中東很酷阿
不過最近還是比較想去歐州 :P